2024-07-14 11:00:09 100人浏览
地名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意义,其背后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我们走过新县的山山水水,探寻新县地名的故事。
山水红城——新县
这是一片深沉而又厚重的红色土地,它以鄂豫皖苏区首府的诞生而重写历史,因传奇将军许世友的故乡而远近闻名;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春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这就是因绿秀美、因红扬名,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豫南明珠——新县。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东西长61.6公里,南北宽40.7公里,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206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
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近百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
新县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素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门之称。京九铁路、大广高速穿境而过,距离武汉天河机场100公里,区位和交通优势日益凸显。新县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南北气候过渡带上,气候干湿适宜,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物产丰富。享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它是全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全国板栗主产地,大别山银杏主产区。
走进新县,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
新县县城“新集”的诞生
那为什么叫新县,这要从“新”字说起。要想了解新县,新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明朝嘉靖年间,光山县县令沈绍庆在此开辟了长潭驿,因为光山距离麻城120公里,中间道路曲折、坎坷不平,所以县令上奏朝廷,经过批准,建立了长潭驿。随后麻城也同样在泗店乡王楼开辟了王楼驿,自此之后长潭驿来往人群增多,急需发展服务业,于是就有人在驿站南部区域建立旅店,办饮食业,逐步发展为新店,就这样到了清朝形成了集市,人们就把此区域称为“新集”。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公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的火种开始燎燃,1927年—1929年大别山地区先后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最终建立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2月,新集被红军攻克后,鄂豫皖苏区党政军首脑机关相继迁入或在此建立,新集也就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新集沦陷,国民党设“经扶县”
那么新集为什么又被改名为经扶县呢?这还得从1932年秋的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这段经历说起。1932年秋天,红四方面军在反第四次围剿中失利,9月9日被迫撤出新集,西出平汉县到外围作战,准备寻找机会再返回新集,结果一去就没有再返回,而是西征川陕,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革命党政府为了加强对这块红色根据地的统治,从河南的光山,湖北的黄安、麻城,各切割一部分组成了一个新的县,以新集为县制,以原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字命名,叫做“经扶县”。
刘邓大军解放“经扶县”,改名“新县”
1947年8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渡过淮河,千里挺进大别山。8月28日,六纵一部解放了经扶县城新集,成立了经扶县爱国民主政府,有民运部长稂明德担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当时很多人提议说县名不能再叫经扶县,建议改名为“焕先县”、“泽民县”或“伯承县”,县委书记稂明德向刘伯承司令员汇报了把县名改名为“伯承县”的意见,刘伯承司令员听后立即表示说:人民群众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是共产党,不能突出个人,革命的胜利是所有人民的胜利,绝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的功绩,经扶县的县城叫做新集镇,含有一个“新”字,人民建立新政权,开始新生活,直接就叫“新县”吧。1947年12月30日,新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陈店王湾召开,会上代表们根据刘伯承司令员的提议,并经邓小平政委赞同,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将“经扶县”改名为“新县”。
新县这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名字载入了革命史册,刘伯承司令员改县名的故事也广为传颂。如今的新县,这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水红城,各方面都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勤劳朴实的新县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演绎更加精彩的故事,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