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花灯是什么节日(“正月十五,闹花灯”,为啥要闹花灯?)

2024-11-25 17:45:23  100人浏览


导读:“正月十五,闹花灯”,为啥要闹花灯?闹花灯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传说和讲究?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被称为“元月”;古人又把夜称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那么你知道正月十五为啥要“闹花灯”吗?“闹花灯”又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正月十五,闹花灯”的那些事!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怎么来的?

相传,很久以前人们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误杀了一只天上的神鸟。天帝知道了以后,非常的愤怒,就命令火神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到人间去放火。

结果,这个消息被天帝的女儿给知道了,心地善良的她不忍心看到人间遭逢如此大难,就悄悄的下凡,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顿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大家想出了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挂红灯,燃放爆竹烟火,让天帝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等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火神往人间一看到处都是红彤彤的一片,烟雾缭绕,人声鼎沸的,就以为人间已经是遭了火灾,自己不需要在放一次火了。为了防止火神再次来放火,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家家户户都要“闹花灯”、“放烟火”。

当然了,传说也只是传说而以,其中的真真假假如今早以是分辨不清。不过,据史书记载,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闹花灯”有哪些讲究?

“闹花灯”,顾名思义主要体现在一个“闹”字上。《资治通鉴》中说:“窃见京邑,爰及州外,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无问贵贱,男女杂混,缁素不分”。

啥意思呢?就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可以尽情的狂欢,当晚鼓声震天,火光照地,到处都挂满了精巧的花灯,且不分主仆、身份贵贱、男女老幼,都可以尽情的参与进来。一同去领略那“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元宵节日氛围。老话说:“正月十五没大小”,描写的就是这一古风习俗。

说完了“闹”,我们再来说一说“花灯”,元宵节的灯饰,明目繁多,比如,剔镂玲珑的茶灯、缀彩花于枝头,燃之如琼花玉树的树灯、中作莲花,下坠花篮,环以璎珞的角灯、活灵活现的鲤鱼灯、虾灯等等,总之是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由于“灯”又与“丁”发音相近,蕴含着光明与添丁之意,因此,灯笼常被一些地方用来添丁求子。据说,想要求子的已婚妇人正月十五这天在灯下多走一走,定然会生个大胖小子。

可以说,古代的元宵节是一场人人都可以参与,乐在其中的狂欢盛宴,届时所有的规矩与束缚都将会被打破,上到皇宫贵戚,下到贩夫走卒,深闺女眷都可以顺应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

虽然说,如今的元宵节已经很少能看到大型的灯展,街上人山人海的样子了,元宵节也似乎只剩下了吃元宵或吃汤圆这一项传统习俗了,但其中所蕴藏的人们期盼平安,幸福团圆,生活美满的心愿却一直都没有变!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福气满满,好运连连,事事顺利,所愿皆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