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分离定律应用一一显隐性判断)

2024-11-17 08:30:49  100人浏览

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判断是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最基本问题,其过程涉及概率统计,严密推理,且需要配合遗传图解理解,对初学的中学生的思维训练甚至高三年级基础中等及偏上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都有重要作用。


一、判断依据:杂合子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二、判断方法:

(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①若F1足够多,且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为杂合子,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即AA×aa→Aa)

②若F1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判断(Aaxaa→Aa aa)。

再让F1表现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自交),必有一种F1会发生性状分离,则该F1为杂合子,其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若F1数量很少,则不能判断。

(即Aaxaa→ Aa aa)子代可能全为显性(Aa)或全为隐性(aa)。


(2)自交法:性状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

①若F1发生性状分离,或F1出现与亲本表现不同的性状,则亲本为杂合子,其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若F1未发生性状分离,且数量很多,则亲本为纯合子,无法判断显隐性。

再让F1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则F2为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③若F1未发生性状分离,且数量少,不能判断。(因为AA、Aa、aa自交,当子代数量很少时,F1都可能只表现一种性状)

归纳总结:

①杂交

②自交

③先杂交,再自交

④先自交,再杂交


三、典型例题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案:

解析:

  (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的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蛤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