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简介资料(中国正在消逝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族)

2024-07-18 11:00:27  100人浏览

我国的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1949年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当时登记在册的人口只有千余人左右,他们有自已的语言,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伦春族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中国的驯鹿民族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主要有两大区域,一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二是沿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现在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00多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600人左右,占44%。

古老的鄂伦春族在山林中的桦皮房

“鄂伦春”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或者“山岭上的人”。他们是民族之林中的神奇而稀有民族之一。早期这个民族居住在深山以狩猎为主,狩猎多为男人集体狩猎,十七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人狩猎的主要工具是弓箭、扎枪、驯鹿和猎犬,迁到黑龙江以南以后,猎马取代驯鹿。18世纪中叶,鄂伦春人已经开始使用火枪,但并未马上废弃弓箭,弓箭与火枪并用。鄂伦春人最早使用的是火绳枪、火镰枪和炮子枪等三种火枪。狩猎三件宝通常是猎枪、马匹和猎犬,现在已经没有狩猎行为了。在劳动生产上这个民族也遵循了男强女弱的风俗。狩猎和体力强的劳动都归男人们完成,采集和手工业为女人们的活儿。整个民族采用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则。

鄂伦春族一家三口

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带本来就没有什么蔬菜粮食,他们只能以食肉为主。这样的地域和这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鄂伦春族人性格爽朗、豁达。又因为寒冷和狩猎特点,他们都身穿动物毛皮、头戴动物皮帽。看外貌虽然是粗线条,但他们在舞蹈和歌唱方面却有独特的魅力,他们能随即自编自唱,尤其在庆祝节日的时,无论老幼都会即兴起舞,他们的舞蹈动作以模仿动物形态为主,如《熊斗舞》和《树鸡舞》。据说这个民族信仰原始“萨满教”,黑熊是他们敬仰的图腾。还传说在远古时期,因鄂伦春人与熊有着“血缘”关系而把熊称为“祖父”和“祖母”。所以在这里是不能够提杀黑熊之类的事。

鄂伦春族少年的射箭比赛

现在的鄂伦春族人不需要在深山严寒地狩猎,他们大多也都生活在砖瓦建筑里。他们弃猎归农,重点发展手工业和养殖业。在语言上习用汉文。根据资料显示,目前鄂伦春族人口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左右,这个曾经林海雪原里跳动着的民族已经逐渐离我们而去,在文明与现代同进步的今天,我们见证着正在消逝的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自治乡已经成为旅游地

时代在进步,古老的民族习俗已灰飞烟灭,鄂伦春族的民俗、民风、民族特色、古老的传统都在消失,已经烟灭在社会发展,民族时步的洪流当中,过往已成为旅游的记忆,历史的重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