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大雪意思(“鹅毛大雪”典出何处?)

2024-08-24 10:30:32  100人浏览


又到大雪时节,白雪纷纷何所似?


诗人眼里各不同,尤数“鹅毛大雪”最接地气,早已是广为人知的成语了。因为从颜色的白、形状的美、飘落的轻和适度夸张的大等方面,鹅毛都是形神兼备,作为大雪的喻体再恰当不过的。



“鹅毛大雪”,落到诗作里



“鹅毛大雪”究竟典出何处?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中的“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可怜”二字,将因朋友雪夜到访油然而生的满怀喜悦转移到漫天大雪上,手法婉转而巧妙。



唐代以前,咏雪的诗作也有不少经典流传,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中有“鹤毛飘乱雪,车毂转飞蓬”的句子,但以“鹅毛”打比方也许始于盛唐或中唐。


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诗人司空曙写过两首《雪》,其中写道:“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司空曙生于720年,卒于790年;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从时间上来看,用“鹅毛”来比喻大雪,司空曙早于白居易的可能性更大。



还有一位诗人李绅,与白居易同年出生,同年去世,他在《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这首诗中也写到了“鹅毛大雪”:“著水鹅毛失,铺松鹤羽摧。”由于部分唐诗的创作年代难以考证,李绅与白居易的“鹅毛”究竟谁先谁后,恐怕已无法判定。


但是,若说“鹅毛大雪”这个典故出自白居易诗中,也有一定道理。这并非由于白居易的成就比司空曙更高,名气更大,而是因为白居易至少在五首诗中运用了这一比方,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比如“平生所心爱,爱火兼怜雪。火是腊天春,雪为阴夜月。鹅毛纷正堕,兽炭敲初折。”(《对火玩雪》)诗人把火与雪这对不相容的元素同时作为平生所爱,其人生趣味确非常人所及。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春雪》)信笔所至,突出了雪大与雪密两者情状的区别,也体现了诗人观察景物的细致和精准。



再如,“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写人与写景相互融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



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总而言之,谁首创了“鹅毛大雪”这个妙趣横生的比喻?


是白居易还是唐代其他诗人,或者在唐代之前早已有之,其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比喻得到了万千读者的广泛认同,自唐以后的许多诗人也纷纷欣然借用。



如宋代苏辙的“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梅尧臣的“新雷奋蛇甲,密雪斗鹅毛”,元代薛昂夫的“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在大雪纷飞的景象中,注入了作者各自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还有一首作者、年代不详的打油诗,语言通俗简朴而生动形象:“大雪纷飞似鹅毛,身被牛粪头扣瓢。像我这样还好说,不如我的怎么着!”自身已如此穷困潦倒,犹能心系更加艰难的人们,读后令人肃然动容。



穿越千年而来的“鹅毛大雪”,虽然经历不一样的朝代,飘向不一样的人群,落在不一样的山川,然而有些情、有些理,依然是一脉相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