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制是什么意思啊(由“禅让制”到“世袭制”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2024-08-16 12:15:24  100人浏览

我们知道,在上古的尧舜禹时期,君主们自愿地将自己的帝位传给贤能的外姓人,历史上把这种传承帝位的方式称之为“禅让制”。这是一种“非血统”的君主传承制度,所以还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公天下”。但到了夏禹,却把君主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历史上又把这一时期称为“家天下”。笔者认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世袭制”成为可能

我国所说的“五帝”时期,正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期。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为落后,人们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公平分配“食物”才能生活,社会实际处于“原始共产主义”阶段。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抵御外来侵袭。这时的氏族首领和部落联盟君主也都是“公仆”,并没有多大的“特权”,“禅让制”也便出现了。

随着劳动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开始有了剩余,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也随之产生。这些剩余的财富逐渐被那些氏族首领和联盟君主占有。这样一来,氏族首领和君主便有了诸多“特权”,拥有这些特权的和“百官”们,为了垄断其拥有的职位能归自己家族占有,出来支持君主“世袭制”以便社会上行下效。这里所说的“百官”就是指所有贵族。关于“百官”我曾在《什么是百姓?百姓到底是指什么,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一文中有较为详细介绍。

二、“世袭制”加速了阶级的分化和社会转型

到了大禹时期,由于治理洪水的成效显著,“水利”得以较大改善,生产力也得到更大的发展,社会财富积累的更多,生产资料私有化更加突出,阶级分化也更加明显。“世袭制”实际上是当时贵族传承方式,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在世袭制的推动下,部落首领乃至“百官”也都变成了世袭的领主,即“奴隶主”。其他氏族成员就变成了“奴隶”,而部落联盟的“天子”也成为了最大的奴隶主。这样,原来的土地“公有制”也就变成了私有化,奴隶主成为了土地的新主人。这样,“大锅饭”被消除,提高了奴隶主经营自己的土地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耕社会的发展进步,加速了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因此说,既不是大禹破坏了“禅让制”,也不是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因为“世袭制”是阶级分化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世袭制”推动了国家形态的形成

我们知道,大禹治水之所以是我国远古社会一项伟大的壮举,不仅仅是治理了洪水,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远古社会的发展进步。实际上,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就创造性的划分了“九州”,铸造了“九鼎”,制定了《五服制》、《宗族制》等国家管理中上层建筑的建设,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恰恰正是这些制度措施的推行,加快了我国最早的国家的形成,也使得大禹的“大夏国”率先发展,成为了当时的“超级大国”。“世袭制”的 “天子”,只能由最强大的大夏国世代传承的国君来担任,增强了君主对各诸侯国的领导力和控制力。

原来为了抵御自然或外敌的侵扰而结合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也逐步走向相对“统一”,更加紧密的国家形态。可以说,世袭制的开始也是我国“国家文明”的开端。同时,世袭制在后来的整个奴隶制社会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到了周朝发展成为“宗法制”。

相关推荐